http://www.ad518.com/article/2022/08/13421
近几天因《柳冠中:红点奖是商业机构来骗中国人钱》一文而谈论红点奖的比较多,我们从知乎里扒了一些供大家作参考。
所以如果有人说自己拿了红点奖,那就是第三名的winner,并不存在模糊歧义,如果你拿了第二名,你一定会说自己拿的是best of best,不会跟普通红点奖混淆,红点之星一年就一个,就更不会搞混了,反而有人会把best of best看得和winner一样,不知道其中区别,其实第几名都好,都是工业设计领域很高的奖项。
前者好像都把概念设计奖放在了其他两个奖之下,先不说产品奖,红点作为工业设计领域的最高奖,视传类奖是鲜为人知的一个部分,当我们谈论红点奖时,我们谈论的其实大都是概念设计奖。
红点产品设计奖和概念设计奖的区别
产品设计奖的获奖对象是已经生产销售的成熟产品,这个产品不单独属于任何设计师,如宝马的汽车,题主的显示器。红点每年选出各个产品领域最优秀的产品,汽车在汽车里选,手机在手机里选,是涵盖领域非常广的奖项,所以每年的确会颁发很多,一个生产销售获得成功的产品需要很多人的付出和长时间的努力,所以产品设计奖显得特别扎实牛逼。
但是,大牌企业用最优秀的员工最丰富的资源生产时下最好的产品,得到一个肯定是金上贴金水到渠成的事,这个赛场并没有头破血流残酷激烈,在已经生产销售的商品中挑出最好的,让你选你也能选出来,相比之下,概念设计奖是针对独立设计师,学生,小型设计工作室的充满活力和未知的赛场,尤其是青年设计师和工业设计的学生们,这几乎是在求学阶段目光可及的最大的目标。
概念设计奖是颁发给设计师的,这是和产品奖最大的不同,这也是这么多产品设计师和学生们趋之若鹜想到得到的原因,因为那是对个人专业的一个重要的肯定。
红点的概念设计奖的含金量
参加红点概念设计奖每一步都要花钱,提交作品按个算钱,过了初评再算一次,颁奖礼带人要加钱,证书邮寄自己花钱,作品年鉴自己花钱,多人团队拿到一个奖最少要花两千+,去领奖就更多了。
收费说明:费用 , Red Dot Award: Design Concept
对一个学生团队来说,一个作品提交就是几百块是很高的门槛,这间接提升了参加比赛的作品的质量,你不会随随便便把上课的作业拿去投红点,我接触到的同学,都像我一样把其他大大小小各种比赛当训练场,用最满意的作品去红点和其他设计师PK,早几年国内学生拿红点是很稀罕的,一个winner学校就可以加分甚至直接保送研究生。后来拿的人多了…其实也还是挺稀罕的,因为土豪们一次投几十个,怎么也能中几个,大家都把自己提升到了较高水平后,就看运气了,我接触到的拿过红点的人,大部分都比单个获奖作品体现出来的水平要高许多。红点概念设计奖每年选出200多个产品,总数一直没怎么变化,只是国内的获奖比例提升了,我相信红点依然是一个高水准的比赛无疑,都是百里挑一的优秀作品。只是学校对应的奖励比起早几年的确缩水了很多,奖以稀为贵。
每一个领域都设有各种奖项,像摄影类的普利策,建筑类的普利兹克,而设计师最想得到的往往不是最难的,而是名声最在外的,比如我这个外人其实就只知道普利策和普利兹克一样,红点无疑是工业设计最声名远扬的比赛。除了学生,几乎所有的大牌产品都乐于标榜自己是红点获奖产品,互相贴金所以成就了大雪球。国内品牌想要走出国门,就像我们拼命想在奥运会上拿金牌一样为了拿红点而专门做一些符合红点选择标准的产品,拿的多了,那些习惯性鄙视国人的人顺带着轻视红点。
再者,虽然我们几乎拿了一半的红点winner,超市里卖的热水壶还是那么丑,这种自上而不往下的设计风气也难怪为人诟病,靠砸钱大量投稿,为了拿奖而做设计的浮躁气氛的确在高校里蔓延,把拿到红点视为工业设计生涯终点的也大有人在,可这些是红点奖本身的错吗。
也许大家发现红点已经证明不了自己的牛逼,就都去刷IF,IDEO了。
红点概念奖额外的吸引力
我们对红点的趋之若鹜,除了名声,褒奖,还因为很多让你身为工业设计师感到心满意足的地方。红点每年会集合获奖作品出版一份厚重的年鉴,年鉴上将有你的作品,你的名字,你的照片,你的团队介绍,你会在一本精致的设计书上出现,拥有这本年鉴的设计公司都会看到你的存在,这是一种让你终于觉得自己是设计师了的高级体验。
其次,红点有其他齐名比赛都没有的隆重的颁奖典礼,酒会,音乐,红毯,聚光灯投射在你被精心布置过的作品上,对工业设计师学生来说,那个颁奖礼简直是无以复加最棒的一刻。
红点设计师庆典每年都在新加坡红点博物馆举行,对国内学生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地方,每年到场最多的,都是韩国台湾和国内的学生,在颁奖礼开始前会有交流酒会,你在那接触的就是各个一流大学最优秀的一批学生,尽管去和他们相识,得到的远远不是"啊我今天看到一个外国人好帅"那么简单。
庆典:庆典 , Red Dot Award: Design Concept
不管红点的含金量是否缩水,更重要的是,我曾经以它为目标拼命提升自己昼夜不歇,直到今天它已经是我过去一个没人提起的标签,但我获得的成长值却一刻也没有离开我,就此变得更好,我常常鼓励我的学弟学妹,好歹要有一次走红毯踩音乐领奖的经历,在学生时代,有一个这样的目标是百利无害的。
以上作者:小礼貌
其实,任何收费评奖的商业活动都无法做到完全公正(世界上唯一不要交钱就能参赛的艺术大赛,就是奥斯卡奖,其公正性相对最大),红点公司没有政府和企业赞助,完全靠评奖生存,这就需要掌握很大的平衡机巧,如果,交钱多的就能获奖,搞的太不公正,那么今后就没人来玩了,反之,如果完全按照作品实力来颁奖,那么又影响大赛组委会的收入,那也不行,要知道个人设计师参赛交的参赛费少于公司,因此,历年获奖者中个人设计参赛者获奖的很少,但是很多学生个人参赛者不知道这个情况,80%的个人参赛者成为了该大赛金字塔的底座,白白交钱充当了炮灰。总之,不论获不获奖,你愿意交钱参加,说明你的作品就是不错的,至少自己是满意的,否则,没人拿钱开玩笑。如果没有获奖,你也不要太当回事,全完公正是不可能的,白人总体上比我们规矩一点,但绝不是公正无私的上帝,白人中也有骗子和杀人犯,不要太当真。
目前,各种国外设计大赛,东南亚,特别是中国人参加的最多,特别有市场,因为,中国人特别爱面子,特别崇洋媚外,有个外国人发的证书,就好像自己成了世界第一,走路都要横过来走了,特别牛逼,就好比,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重视奥运金牌一样,别人都是业余玩票,只有中国为了奥运金牌不惜一切代价,特要面子。
如果你的作品真的即实用,又漂亮,最终会有市场的。那些获奖作品如果卖的不好,说明,这个奖的鉴定水平也就一般般,例如:锤子T1也获得过德国的IF大奖,结果呢,卖得很一般,因为,该手机长的一般。
记住,大赛的检验作用不如市场的检验作用大,是骡子是马,不是大赛,而是市场说了才算。
14年12月底截止的学生奖至少一万四千+;往年也是这么大的基数,入围确只有340件。
真是万人斩,最后一战340里边再淘汰70%,只有九十多件东西从一万多件参赛作品里突出重围,拿到真正有铁牌子的证书概念奖,残酷程度可见一斑,所以至少IF的概念奖项还是有较高含金量的。然后是IF的专业产品奖项,和红点的产品奖一样基本都需要面市的产品参加评比,主要是企业和少数专业研究机构,不太懂,不好评价。但值得一提的是评委是另外抽选的,和概念奖不是一批人,近年亚洲评委团棒子和台湾设计师居多,国内可能就海尔设计中心、湖大等影响力大的机构有人入选。以上作者:匿名用户
本文内容均来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38878
相关链接:http://ad518.com/article/id-13419
© 所有图片版权均属于其版权持有方
All images Copyright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本文地址: http://www.ad518.com/article/2022/08/1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