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标准字」是驻纽约设计师廖恬敏(Tien-Min Liao)在 2016 年开始的研究计划,探讨文字在不同语言中如何通过视觉形态传达一致的个性。廖生于台湾,在研究所毕业后在纽约的品牌设计公司 Siegel+Gale 工作多年,担任资深设计师,期间有机会参与多项跨国品牌系统设计及标准字设计。工作同时,也在库柏艺术学院进修字体设计,毕业于 Type@Cooper 字体设计学程。
「双语标准字」计划是一系列欧文—汉字双语标准字的风格对应讨论,目前收录了 50 多组样例,以及反覆修正过程中所得到的制作笔记。
这些双语标准字的对应关系并不适用为系统性的内文字体设计建议,而是 “TYPE (type)” 及「字」两者之间「特制」的结果。由于两种文字在传统上所使用的绘制工具不同、文字结构也截然不同,「双语标准字」有时候是相互协调退让的结果,为的是能够展现出相同的性格与特色。可以说每一组双语标准字都是独一特例,也非唯一的解决方法。这里讨论的双语标准字是特指两种语言都能扮演传达品牌性格、并且能发挥一样程度重要性的设计,而不讨论以其中一种语言为主、另一种语言仅作为标注用途的标准字。
设计双语标准字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是否能在可辨识、及不违反文字设计常识的前提下,清楚地用两种语言表现出「相同的性格」,而非仅仅拥有「类似的造型」。以下是文章的四个章节目录:
一、观察
1. 结构、外轮廓、疏密程度与笔画的不同
2. 两种文字的基础知识
二、制作
方法1:选择字体,做有限的更改
方法2:互相协调
A. 维持原先的粗细骨架,带入特色
B. 想像使用一样的工具
C. 图案化
三、协调
1. 颜色及留白空间
2. 收放
3. 张力与平衡
4. 重心
5. 对比
6. 笔画细节
7.材质感与整体印象
8. 两者的使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