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画面,时代的记忆,追寻50-70年代电影海报设计师的足迹


http://www.ad518.com/article/2023/06/12794


本文以翔实的文字,追寻了上世纪50-70年代老电影海报设计师的足迹。全文由朱浩云先生的撰写于2017年12月。

图片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著名书画家程十发《林则徐》



图片

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画家蒋兆和《马兰花开》





图片

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版画家赵延年《宋士杰》





图片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郑捷克《红色娘子军》





图片

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画家周令钊《洛神》

 



众所周知,由于过去人们对收藏研究电影海报不够重视,有关介绍电影海报创作方面的书籍几乎看不到,这无疑对我研究电影海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特别是要考证手绘电影海报的作者,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为不少海报由于各种原因,作者没有落款,好在我的研究得到了王遐(谢铁骊夫人,曾任中影公司发行处处长、中影公司副总经理)、傅小石(傅抱石公子、著名画家)、何建国(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秦龙(著名美工师秦威公子、画家)、佟翔天(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寇洪烈(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费兰馨(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何韵兰(著名画家刘勃舒夫人,中国电影公司著名美工师、画家)、李喆牲(中国电影公司著名美工师)、徐新(中国电影公司著名美工师)、吴厚信(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金柏松(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吴厚信(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等领导、美工师、画家的帮助,弄清了许多作者,比如:笔者苦苦寻找七十年代初影响巨大的阿尔巴尼亚《宁死不屈》和《创伤》的作者就是人们熟知的何韵兰;傅小石看到自己创作的英国《冰海沉船》和法国《漂亮的朋友》海报时激动不已,要不是傅小石自己确认,笔者也无法得知这两张出自傅小石之手;还有过去一直认为《春苗》是陈逸飞之作,经徐新确认为其创作,从画风看与徐新作品一致……

 

根据笔者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的电影美工师、画家参与了国内影片和译制片海报的创作。建国初期,海报的创作主要受苏联和东欧的影响。原中影公司的美工师李喆牲先生(《闪闪的红星》、《我这一辈子》、《巴黎圣母院》海报作者)曾告诉我,苏联和东欧的电影海报太精彩了,几乎件件是艺术品,中国的画家、美工师包括他自己都受到他们的影响,著名美工师和画家何建国、秦龙也有同感。在五十年代初,中国美工师和画家创作的海报风格同苏联和东欧几乎如出一辙,以后,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海报创作手法也呈现了多样化,除了水粉画和摄影外,还有国画、油画、漫画、年画、木刻、剪纸、素描、连环画、雕塑、卡通画等,海报画面的风格也逐渐脱离了苏联和东欧影响。从笔者掌握的资料看,新中国成立以来,颜地、王延陵、李念淑、樊楠、海雄、焦焕之、石天、民樑、佟翔天、寇洪烈、谷梅、史宏桂、陈长龄、刘达民、韩尚义、张子恩、何建国、乌密风、俞翼如、池宁、陈述、吴诒、华臣、周绍淼、金河、秦龙、黎平、李仲耘、薛师哲、何韵兰、费兰馨、刘藩、方绪智、姜振奎、董蕾、陈树魁、商荣光、李喆牲、徐新、金柏松、吴厚信、江平、张曦、陈曼倩、邵瑞刚、燕平孝、缪印堂、刘宜、葛鹏仁等设计的海报数量多、影响大。另外,不少中国的绘画大家也受邀加入到创作电影海报的队伍中来,这在世界影坛也是极为罕见的,如周令钊的《洛神》、《荒山泪》、《复活》,蒋兆和的《马兰花开》,赵延年的《宋士杰》、《李时珍》、《家》、《沙漠里的战斗》、《葛麻》、《庵堂相会》、《庵堂认母》,程十发的《林则徐》、《枯木逢春》、《玉色蝴蝶》、《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黄胄的《阿娜尔罕》,晏少翔的《画中人》、《三关排宴》、《三勘蝴蝶梦》,张仃的《祝福》,郁风的《祝福》(与张仃不同版本),黄永玉的《长发妹》、《美丽的西双版纳》,关良的《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叶浅予的《彩蝶纷飞》,胡若思的《红楼梦》,傅小石的《漂亮的朋友》(法国)、《冰海沉船》(英国),江平的《小兵张嘎》、《英雄儿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运动会》、《小二黑结婚》、《觉醒的非洲》、《红色背篓》,华君武的《人民的公敌》、《马铁腿外传》,孟光、葛兴萼的《海魂》,廖炯模的《甲午风云》、《五朵金花》、《刘三姐》、《边寨烽火》、《蝴蝶杯》、《芦笙恋歌》、《自有后来人》,刘仑的《万水千山》、钟灵的《景颇姑娘》,董辰生的《毛主席的好战士——焦裕禄》,沈尧定的《钢琴伴唱红灯记》、《北京支持你们》、《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陈逸飞的《青春》,何孔德的《沿着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的金光大道奋勇前进》,郑捷克的《红色娘子军》、(英雄小八路)(2开),詹同的《女理发师》,蔡振华的《尤三姐》,力群的《公社自有回天力》等等。由于这些著名绘画艺术家的参与,大大提升了中国电影海报价值,同时也受到广大投资者和收藏者的青睐。这当中,赵延年(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版画家)、廖炯模(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江平(军旅画家、后为北京画院画师)、程十发(上海中国画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受邀创作的海报最多,记得程十发多年后看到《林则徐》印刷品海报时激动不已,尽管原稿已下落不明,但这张海报倾注了程十发大量心血,并成为那时海报的经典。

 

为了让更多电影海报收藏者了解老海报作者,笔者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电影美工师创作的海报发布(未注明的为1开海报),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特别是笔者手头资料十分有限,遗漏的肯定不少。

 

五十年代美工师代表人物及海报作品

 

1.颜地(1920~1979年)是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杰出的电影海报美工师。曾用名阎峰明,山东荣成人。1935年在大连学徒时从师学习中国画,1944年参加革命,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连中苏友好协会宣传科副科长、旅大文工团副团长,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北京画院等从事美术工作。颜地五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电影海报,极受广大海内外收藏者和投资者的青睐和追捧,其质量之精、影响之大在中国电影海报中是绝无仅有。如《白毛女》、《刘胡兰》、《胜利重逢》、《南征北战》(双拼)、《光芒万丈》、《妇女代表》、《翠岗红旗》、《大地重光》、《金银滩》、《内蒙人民的胜利》、《保卫胜利果实》、《女司机》、《秦香莲》、《梅兰芳舞台艺术》(下)、《宋景诗》、《盖叫天舞台艺术》、《拾玉镯》、《葡萄熟了的时候》、《和平保卫者》、《一贯害人道》、《双推磨》、《宋景诗》、《斯维尔德洛夫》(苏联,布质海报)、《箱根风云录》(日本)、《旅行者》(印度)、《不屈的城》(波兰,与焦焕之合作)、《山中防哨》(苏联,2开)、《少年游击队》(朝鲜,2开)、《和平一定在全世界胜利》(波兰,与李念淑、陈长龄合作)、《小朋友》(与樊楠、谷梅合作)、《自然之子》(捷克,与李念淑合作)、《和平保卫者》(2开连环画,与李念淑合作)等海报。

 

2.王延陵(1915~1998年)是五十年代中影发行公司的著名美术编辑。王延陵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进入中影公司,先后创作了大量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海报,有《马路天使》、《智取华山》、《桃李劫》(2开)、《暴风骤雨》、《淮上人家》、《地下尖兵》、《山间铃响马帮来》、《战斗的青春》、《边寨烽火》(2开)、《复试》(2开)、《伟大的起点》、《黄花岭》、《恭贺新禧》、《风雪大别山》、《国产新片展览月》、《苏联艺术工作团在中国》(与焦焕之合作)、《抗美援朝》(与焦焕之合作)、《被开垦的处女地》(苏联)、《新春》(朝鲜)、《解放了的土地》(匈牙利)、《最后阶段》(波兰)、《父子劳模》(捷克)、《两个世界》(匈牙利)、《血的秘密》(捷克)、《春回大地》(保加利亚)、《不可战胜的人们》(匈牙利)、《她的爱》(缅甸)、《安娜萨宝》(匈牙利)、《没有太阳的街》(日本)、《马克西莫高尔基列传》(苏联)、《战斗的青年一代》(波兰)、《她的爱》(缅甸)、《战斗的乡村》(民主德国)、《钢铁的城》(捷克)、《国际歌舞表演会》(苏联)、《胜利的进军》(与李念淑合作)、《自然之子》(捷克,与颜地合作)、《矿灯》(与方海雄合作)。

 

3.李念淑(1916~1991年)是五十年代中影发行公司的著名美工师,别名念书,北京人,擅长电影宣传画、中国画。1937年毕业于国立艺专。1949年在华北大学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宣传画创作员、北京印刷总公司美术设计。在新中国早期电影海报的创作中,李念淑先生绝对是一位大将,先后在国产片和译制片中创作了大量海报,如《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结婚》、《湖上的斗争》、《高歌猛进》、《英雄司机》、《深山探宝》、《祖国的花朵》、《无穷的潜力》、《风雪大别山》、《亚洲电影周》、《小二黑结婚》(2开连环画)、《三个孩子和小狗》(捷克)、《红菱艳》(英国)、《节日的晚会》(苏联)、《教师》(苏联)、《折磨》(苏联)、《伟大的公民》(苏联)、《光明之路》(苏联)、《新战士站起来》(捷克)、《华沙首次演出》(波兰)、《人之歌》(保加利亚)、《水堤》(捷克)、《少女的春天》(苏联)、《游击队的姑娘》(朝鲜)、《马戏春秋》(匈牙利)、《明朗的夏天》(苏联)、《她在黑暗中》(意大利)、《桑弟与维娜》(泰国)、《珍珠》(墨西哥)、《一个女人的新生活》(匈牙利)、《飞行的开端》(波兰)、《自由城》(波兰)、《地下殖民地》(匈牙利)、《卡林娜的婚姻》(匈牙利)、《爱国者》(朝鲜)、《在水平线上》(保加利亚),还有与别人合作了《骄傲的将军》(与樊楠合作)、《战斗的洗礼》(匈牙利,与海雄合作)、《劳动花开》(与焦焕之合作)、《南海潮》(2开,与樊楠合作)、《和平一定在全世界胜利》(波兰,与颜地、陈长龄合作)、《自然之子》(捷克,与颜地合作)、《六亿人民的意志》(与樊楠合作)、《和平保卫者》(2开连环画,与颜地合作)、《南征北战》(2开连环画,与史宏桂合作)、《春风吹到诺敏河》(2开连环画,与樊楠合作)等海报。

 

4.樊楠(1915~2005年)是新中国早期电影海报创作大家,在海报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1951年入中影公司,并长期担任美工师。在新中国早期海报设计中属于仅次于颜地的地位。她创作的老电影海报有《春天来了》、《南岛风云》、《天仙配》(2开)、《中国木偶艺术》、《小姑贤》、《杨门女将》、《小小英雄》、《青春的园地》、《小梅的梦》、《智取华山》(2开)、《两家春》(2开)、《白毛女》(2开,与史宏桂合作)、《春风吹到诺敏河》(2开连环画,与李念淑合作)、《六亿人民的意志》(与李念淑合作)、《南海潮》(2开,与李念淑合作)、《骄傲的将军》(与李念淑合作)、《一寸土》(匈牙利)、《一对青年夫妇》(民主德国)、《政府委员》(苏联,2开)、《少年游击队》(朝鲜)、《小淘气》(民主德国,2开)、《暴风雨》(印度)、《安娜卡列尼娜》(苏联)、《在压迫下》(保加利亚)、《苏联彩色动画片集锦》(苏联)、《魔鬼的峡谷》(波兰)、《我们好像见过面》(苏联)、《小朋友》(2开,与颜地、谷梅合作),与焦焕之合作了《妲卡》,与焦焕之、谷梅合作了《伊万蕾帝》(苏联),《黎明前的战斗》(与石天合作),《萧邦的青年时代》(波兰,与谷梅合作)、《骄傲的公主》(匈牙利,2开)、《锄奸记》(2开)、《乌沙科夫》(苏联,2开)、《丘克和盖克》(苏联,2开)、《团的儿子》(苏联,2开连环画)等海报。

 

5.焦焕之(1928~1982年)是五十年代中影发行公司的著名美工师。河南洛阳人。自学美术,早年曾任中学教师。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干部团,后在汉口中南文化部艺术处工作。1952年调中国电影发行公司从事美术工作。1955年在中国电影出版社担任书刊装帧设计。1973年调人民美术出版社,曾任连环画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1979年回中国电影出版社,任美术编辑部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美术学会秘书长。 擅长宣传画、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有《梅兰芳舞台艺术》(上)、《渡江侦察记》、《虎穴追踪》、《一件提案》、《为了和平》、《昆仑山上一棵草》、《人往高处走》、《红河浪》、《水乡的春天》、《打金枝》、《庆祝建国26周年》、《神花宝剑》、《浪涛滚滚》、《广场奇遇》(波兰)、《革命医生》(匈牙利)、《战胜黑夜》(匈牙利)、《侦察兵》(朝鲜)、《魔鬼的深渊》(罗马尼亚)、《夜店》(苏联)、《运动场上的新手》(匈牙利)、《快乐的竞赛》(捷克)、《钢城俩父子》(捷克)、《曙光照耀着我们》(捷克)、《冷酷的心》(民主德国)、《为了美好的生活》(罗马尼亚)、《最初的日子》(波兰)、《麦收时节风雨来》(匈牙利)等海报,还与樊楠合作了《劳动花开》和《妲卡》(保加利亚),与王延陵合作了《抗美援朝》、《苏联艺术工作团在中国》、与颜地合作《不屈的城》(波兰)等海报。其中《侦察兵》(朝鲜)获中影公司一等奖,并参加1981年全国电影宣传画展览。

 

6.方海雄是五十年代中影发行公司著名的美工师。有关他的生平资料不详。笔者曾通过原中影公司的老美工师何韵兰女士,请她帮忙查询海雄生平,结果有了一些收获,海雄全名叫方海雄,五十年代初在广东电影系统工作,当时中影公司曾请方海雄设计过一些海报,相当不错,于是在五十年代中期将方海雄从广东调入北京中影公司,到五十年代末,不知什么原因又调出北京中影公司。方海雄创作的电影海报一般都有落款,署名为“海雄”。所作海报大都署名“海雄”,作品的有《十字街头》、《夜半歌声》、《平原游击队》、《鸡毛信》、《董存瑞》、《怒海轻骑》、《扑不灭的火焰》、《沙家店粮站》、《二个小足球队》、《好孩子》、《西北大捷》(越南)、《革命英雄传》(苏联)、为了十四条生命》(匈牙利)、《贝多芬》(民主德国)、《混血儿》(日本)、《民间体育表演》(2开)、《渡江侦察记》(2开)、《丹娘》(苏联,2开)、《蟹工船》(日本)、《黑孩子》(苏联,2开)、《查雅布拉乐》(印度尼西亚)、《音乐家艾凯尔》(匈牙利)、《战斗的洗礼》(匈牙利,与李念淑合作)、《危险的货物》(民主德国)、《匈牙利革命的摇篮》(匈牙利)、《美丽之歌》(朝鲜)、《假日里的杂技表演》(捷克)、《街头五少年》(波兰)、《对空射击组》(朝鲜)、《祖国的早晨》(保加利亚)、《流浪艺人》(捷克)、《伟大的曙光》(苏联)、《裂痕》(匈牙利)、《忠实的朋友》(苏联,2开)、《矿灯》(与王延陵合作)等海报。

 

7.谷梅(1929~1983年)是五十年代中影发行公司著名美工师,颜地的夫人。别名谷月玉,山东威海人。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在大连中苏电影院、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局工作。曾任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宣传处副处长。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也创作了不少经典电影海报。据著名导演谢铁骊夫人、原中影公司发行处处长王遐女士回忆,谷梅一生创作的电影海报数量十分庞大,很多海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落款,特别是文革时期发行的样板戏海报大都是谷梅创作的。谷梅创作的海报有《白毛女》(2开连环画)、《妇女代表》(2开连环画)、《草原上的人们》、《土地》、《小白兔》、《解放了的土地》(匈牙利,1开连环画)、《收获》(苏联)、《小淘气》(民主德国,2开连环画)、《苏联五彩动画集锦》(苏联)、《一个日本女矿工》(日本)、《未婚妻》(苏联,2开连环画)、《革命的1848》(捷克)、《少年游击队》(朝鲜)、《姐妹俩》(捷克)、《马克辛青年时代》(苏联)、《新婚夫妻》(朝鲜)、《九月英雄》(保加利亚)、《肖邦的青年时代》(波兰,与樊楠合作)、《小朋友》(与颜地、樊楠合作)、《望乡》(日本)、以及文革时期发行的《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系列样板戏海报等。

 

8.石天是五十年代中影发行公司著名美工师,未见生平资料。但他创作的海报并不陌生,曾作《赵一曼》、《人民的战士》、《革命摇篮维堡区》(苏联)、《一仆二主》(苏联)、《华沙一条街》(波兰)、《黎明前的战斗》(捷克,与樊楠合作)、《抗战的越南》(中越合作影片)等海报。

 

9.民樑的是五十年代中影发行公司著名的美工师,生平资料不详,作品大多是新中国最早进口的苏联译制片海报,从其作品看有较深绘画功底,海报有《有情人终成眷属》(苏联,2开)、《列宁在十月》(苏联,2开)、《诗哲轶闻》(苏联,2开)、《党证》(苏联,2开)、《团的儿子》(苏联,2开)、《普希金传》(苏联,2开)、《游击英雄》(苏联,2开)、《淘金记》(苏联,2开)、《热血青年》(苏联,2开)、《怒海雄风》(苏联,2开)等海报。

 

10.佟翔天是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1929年出生,原名爱新觉罗·沃斯浑葆,辽宁黑山人。满族。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特技美术设计师。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战斗剧社,1952年调入八一电影片片厂。他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代特技美术设计师。195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故事片《脚印》的特技美术设计是由他担任的。他任特技美术设计师近40年,主持完成了近100部各类影片的特技设计。他的落款变化最多,《渡江探险》海报中佟翔天落款“老佟”,在《战上海》、《抓壮丁》、《青春红似火》、《东进序曲》海报中只盖有一个“天”字章,其中《战上海》的“天”字章与其它的不同,该章面积明显要小;而《狼牙山五壮士》佟翔天又落“翔天”。据佟翔天回忆,此海报与刘竞生合作。据笔者研究,佟翔天作品有《解放军第一届运动会》、《战上海》、《狼牙山五壮士》(与刘竞生合作)、《抓壮丁》、《渡江探险》(2开,与他人合作)、《移山填海》(2开)、《革命历史歌曲表演赛》、《俄罗斯国家大马戏团》、《怒潮》、《友谊》、《五朵红云》、《碧空雄师》、《英雄坦克手》、《通往幸福的西藏道路上》、《东风万里》、《红珊瑚》、《红霞》、《红鹰展翅》、《旭日东升》、《军垦战歌》、《东进序曲》、《青春红似火》、《南海风云》、《大海航行靠舵手》、《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天涯并不遥远》、《铁甲008》、《中国革命之歌》、《天涯并不遥远》、《小岛》、《死亡地带》、《鹏程万里,胜利号角》(2开)、《万水千山》(70年代)、《雪山泪》等海报。

 

11.寇洪烈(鸿烈)是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1931年生,别名寇鸿烈,山东阳谷人。1947年始先后在山东济南私立中国艺术专科学校,1948年入国立北平艺专绘画系学习,先后在一野政治部战斗剧社美术队、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美术队、总政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美术工作。1952年4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室美术设计师。海报落款有“洪烈”或“鸿烈”,作品有《林海雪原》(与姜振奎合作)、《胜利在望》、《县委书记》、《英雄虎胆》、《赤峰号》、《柳堡的故事》、《战斗里成长》、《海鹰》、《红鹰》、《金玲传》、《农奴》、《归心似箭》、《永不消逝的电波》(与方绪智合作)、《一日千里》、《今夜星光灿烂》、《红色娘子军》(与姜振奎合作)、《红灯记》(与姜振奎合作)、《平原作战》(与姜振奎合作)、《南海长城》、《雷锋之歌》等海报。

 

12.刘藩是五十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有资料显示他在解放前夕就投身革命,1953年进上影担任电影美术设计师,作品有《一场风波》、《三八河边》,《十五贯》、《两个巡逻兵》、《磐石湾》、《向阳花开》、《香飘万里》、《魔术师的奇遇》、《双珠凤》、《再生记》、《小街》、《老店》、《他们的心愿》等海报。

 

六十年代美工师代表人物及海报作品

 

1.何韵兰是六十年代中影公司著名美工师,也是画家。1937年生,浙江海宁人。擅长中国画、油画。195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他在中央美院的老师是徐悲鸿的高足刘勃舒,后结为夫妇。历任《体育报》美术编辑,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主任。作品有《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跟踪追击》(2开)、《罪恶之家》(英国)、《圣母的珍珠》(墨西哥)、《恢复名字的人》(朝鲜)、《在敦化密林中》(朝鲜)、《中锋在黎明前死去》(阿根廷)、《青年起义者》(古巴)、《民族英雄突多尔》(罗马尼亚)、《不要忘记敌人》(朝鲜)、《卡洛阳》(保加利亚)、《鄂巴》(缅甸)、《女教师》(朝鲜)、《分界线上的乡村》(朝鲜)、《末日的罪行》(西德)、《我们的土地》(阿尔巴尼亚)、《光明的天使》、《日本的黎明》(日本)、《宁死不屈》(阿尔巴尼亚)、《创伤》(阿尔巴尼亚)等海报。

 

2.姜振奎是六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1934年生,作品有《碧海丹心》、《槐树庄》、《林海雪原》(与寇鸿烈合作)、《打击侵略者》、《红色娘子军》(与姜振奎合作)、《红灯记》(与姜振奎合作)、《平原作战》(与寇鸿烈合作)、《红云岗》等海报。他的海报大多落款“振奎”。

 

3.张子恩是六十年代西安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导演,曾任西安电影制片厂艺术副厂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1941年生,原籍浙江宁波。少年时代随在海关工作的父亲,从上海到广州、海口,从美工起步,涉及影视。196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装潢专业,同年入西安电影制片厂,先后创作了《桃花扇》、《巴山红浪》、《草原雄鹰》、《尚小云舞台艺术》、《延安游击队》、《天山南北迎新人》(与燕平孝合作)、《天山的红花》、《生活的颤音》、《千万不要忘记》、《冰镇丝情》等海报。他的海报大多落款“子恩”或“张子恩”。

 

4.朱金河是六十年代珠江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他在海报上的落款大多是“金河”,作品有《南海潮》、《渔岛之子》、《韩江花似锦》、《红叶题诗》、《慧眼丹心》、《梅花巾》、《西园记》、《乡情》、《海外赤子》、《花墙会》、《杨帆》、《情天恨海》、《女子别动队》等海报。

 

5.黎平是六十年代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著名美工师。海报落款“黎平”,作品有《并肩前进》、《珠穆拉玛之歌》、《英雄赞》、《欢腾的西藏》、《红花遍地开》、《齐王求将》、《南海明珠》等海报。

 

七十年代美工师代表人物及海报作品

 

1.李喆牲是七十年代中影公司著名电影美工师。1940年生,北京市人,1955年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5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随著名画家董希文、詹建俊、许幸之、梁运清学习油画,1964年中央美院毕业后在中国电影公司宣传处任美工师。2000年退休。李喆牲在任中影公司美工师期间,先后为多部影片担任美工,并创作了《我这一辈子》(70年代)、《舞台姐妹》(70年代),《闪闪的红星》、《金光大道》、《创业》、《平原游击队》、《青松岭》、《红色娘子军》(2开,70年代)、《巴黎圣母院》(法国)、《故乡》(日本)、《恶梦》(美国)、《苔丝》(法国和英国)、《白玫瑰》(墨西哥)、《冷酷的心》(墨西哥)、《狂》、《骆驼祥子》(外)、《简爱》(英国)、《第八个铜像》(2开,罗马尼亚)等海报。

 

2.徐新是七十年代中影公司著名电影美工师,也是著名画家、收藏家,他与李喆牲是七十年代创作中国电影海报的中流砥柱。徐新是浙江宁波人,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1年考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后并入北京电影学院,从事美术专业,师从著名画家李宗津、葛维墨,1966年毕业后赴北京军区下部队锻炼。1973年调入中国电影公司担任美工师,1982年移居澳门,作品有《早春二月》(70年代)、《海霞》,《大浪淘沙》、《洪湖赤卫队》(2开,70年代)、《春苗》、《沸腾的群山》、《火红的年代》、《渡江侦察记》、《难忘的战斗》、《第二个春天》、《白求恩大夫》、《决裂》、《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与葛维墨、倪震、秦龙等合作)、《水晶鞋与玫瑰花》(英国)、《桥》(南斯拉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在哪些年代里》(墨西哥)、《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罗马尼亚)、《勇敢的米哈依》(罗马尼亚)等海报。

 

3.吴厚信是七十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美工师、导演。1942年生,196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1965年毕业,1965年9月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随后被派往黑龙江绥化县参加农村四清,1966年调回长春电影制片厂参加文化大革命。1971~1972年参加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沙家浜》的美术设计工作,并创作该片画电影海报,以后在《战洪图》、《长空雄鹰》等影片任美术助理,1977~1978年任长影电影海报创作员,作品有《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沙家浜》、《车轮滚滚》、《严峻的历程》、《蝶恋花》、《希望》、《暗礁》、《山寨火种》、《丫丫》、《北斗》、《赣水苍茫》、《吉鸿昌》、《豹子湾战斗》、《女交通员》、《谣山春》、《刑场上的婚礼》(竖版本)、《客从何来》、《风云岛》、《延河战火》、《沧海雄风》等海报。他的海报大多落款“厚信”。

 

除了以上的代表人物外,50~70年代可圈可点的海报作者还有:

 

刘达民的《风云儿女》、《风山疑案》、《光荣的特征》(匈牙利)、《祖国的儿子》(朝鲜)等海报;

陈述的《铁道游击队》、《护士日记》、《大李老李和小李》(与徐景达合作)、《母亲》(与徐景达合作)、《第一列快车》(2开)等海报;

董蕾的《金沙江畔》、《秦娘美》(2开)、《天仙配》、《风浪》、《405谋杀案》、《儿子孙子和种子》、《白蛇传》、《蓝光闪过以后》、《楚天风云》、《香魂》、《喜盈门》等海报;

陈曼倩的《战火中的青春》、《太阳刚刚出山》、《锡城的故事》、《团圆之后》、《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下)、《朝阳沟》等海报;

方绪智的《江山多娇》、《永不消逝的电波》(与寇鸿烈合作)、《不该凋谢的玫瑰》、《巴山儿女》等海报;

费兰心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分水岭》、《一百个放心》、《再生之地》、《望子成龙》、《峥嵘岁月》等海报;

商荣光的《岸边激浪》、《夺印》、《地道战》等海报;

吴诒的《雾海夜航》、《宝葫芦的秘密》、《羊城暗哨》、《阿拉木图·兰州》、《兰兰和冬冬》、《穆桂英挂帅》、《望江亭》(与华臣合作)等海报。

华臣的《女篮5号》、《独立大队》、《望江亭》(与吴诒合作)、《宝莲灯》等海报;

张曦的《武松》、《小刀会》、《家庭问题》,《燎原》、《斩断魔爪》(与丁熙合作)、《基度山恩仇记》等海报;

薛师哲的《达吉和她的父亲》、《冬梅》、《冰雪金达莱》、《换了人间》等海报;

周绍淼的《李二嫂改嫁》、《母女教师》、《红孩子》、《花好月圆》、《两家人》等海报;

麦一的《返老返童》、《破除迷信》,《长空比翼》等海报;

徐润的《激战前夜》、《三个战友》等海报;

沈复明的《蚕花姑娘》、《年轻的一代》(与陈绍勉合作)、《血碑》等海报;

美楷的《冰山上的来客》、《兵临城下》等海报;

秦龙的《青春之歌》、《第二次握手》、《野猪林》(与张宏宝、樊兴刚合作)、《大河奔流》、《铁弓缘》,《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与葛维墨、倪震、徐新等合作)等海报;

金柏松的《南征北战》(70年代重映)、《阿凡提》、《西瓜炮》、《渡口》等海报;

严定宪的《大闹天宫》等海报;

哈琼文的《祥林嫂》等海报;

张万鹏的《51号兵站》、《女篮5号》等海报;

雷坦的《霓红灯下的哨兵》等海报;

刘仑的《万水千山》(50年代)等海报;

孙樟的《林冲》等海报;

常明的《秋翁遇仙记》等海报;

马义彪的《苦菜花》等海报;

俞翼如的《生活的浪花》、《游园惊梦》(与先得、世珍合作)、《洪湖赤卫队》等海报;

池宁的《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等海报;

秦威的《上海姑娘》、《风筝》,《蔡文姬》(与陈永祥合作)、《双雄会》(与王继贤合作)等海报;

韩尚义的《聂耳》(与周济祥合作)等海报;

邵瑞刚的《春天》、《拔哥的故事》、《血总是热的》、《一叶小舟》、《三岔口》等海报;

瞿然馨的《从奴隶到将军》、《江姐》、《陈毅市长》等海报。

 

以上这些老电影海报尽管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每当我们重温,仍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并会勾起过来人的美好记忆。所以,收藏老电影海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部分著名美工师创作的海报

 



图片

颜地《白毛女》





图片

王延陵《马路天使》





图片

李念淑《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图片

樊楠《春天来了》





图片

焦焕之《渡江侦察记》





图片

方海雄《鸡毛信》





图片

谷梅《草原上的人们》





图片

石天《赵一曼》





图片

民樑《列宁在十月》(苏联)





图片

佟翔天《战上海》





图片

寇鸿烈《柳堡的故事》





图片

刘藩《一场风波》





图片

何建国《梅兰芳》





图片

姜振奎《打击侵略者》





图片

何韵兰《罪恶之家》(英国)





图片

 



张子恩《尚小云的舞台艺术》



图片

黎平《并肩前进》电影海报





图片

李喆牲《我这一辈子》(70年代)





图片

徐新《旱春二月》(70年代)





图片

吴厚信《吉鸿昌》

 



朱浩云2017年12月28日写于五栖斋

© 所有图片版权均属于其版权持有方
All images Copyright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本文地址: http://www.ad518.com/article/2023/06/12794


 

 

猜你喜欢



热门 TAG


 

 

最新


 

热图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