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d518.com/article/2023/09/12414
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徽标草稿,张仃、周令钊
新中国成立前夕,张仃出色的完成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设计,随后,他领导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开国大典典仪艺术设计,以及后来的团徽和团旗的设计。开国大典的景观设计,尤其是巨型宫灯缀饰成为经典的艺术设计范例。他还主持设计了中南海怀仁堂和勤政殿,参与并完成了“开国瓷”设计,以及被聘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美术组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徽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以红光闪闪的一颗五角星、迎风飘扬的四面红旗和白色地球衬托的红色中国地图为中心,光芒四射的蔚蓝色天幕作背景,周围是红色缎带连接起来的瓦蓝色齿轮和金黄色麦穗。整个图案庄严富丽,具有深刻的政治涵义。政协会徽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主阶层大团结”的精神。
从众多的设计图案中选出来的这个会徽,是由我国著名画家张仃、周令钊设计的。
设计者对图案的原说明是:一、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二、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三、四面红旗表示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四、地图表示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此外,红星下面的“1949”四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年号;缎带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个金色仿宋字,标明了人民政协的全名。
这个设计图案经周恩来同志批示交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们传阅,并于1949年7月由新政协筹备会制定通过。经筹备会常委会主任毛泽东批准,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开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首次正式使用。
© 所有图片版权均属于其版权持有方
All images Copyright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本文地址: http://www.ad518.com/article/2023/09/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