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d518.com/article/2023/09/4888
秦池酒厂的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山东临朐县酒厂,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小型国有企业。80年代至90年代初,秦池酒厂年产量仅保持在万吨左右,一直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处于倒闭的边缘。
1992年,王卓胜临危受命,接任秦池酒厂厂长。
1993年,提高成品酒质量,开始通过一系列广告、公关战略成功地树立秦池酒知名度和市场形象,当年秦池酒成为沈阳市场头号热销酒。
1994年,乘胜追击,成功打开整个东北市场的局面,在东北三省,秦池酒的良好质量、品牌形象和公关、广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区域内,秦池首获成功。
1995年,秦池向全国推广成功经验,先后进军西北、中原、华南市场,大获全胜,销售业绩连续3年翻番。同年底秦池集团成立。秦池酒产量9600吨,实际销售9140吨,当年销售收人1.8亿元,利税为3千万
1995年,秦池酒产量9600吨,实际销售9140吨,当年销售收人1.8亿元,利税为3千万,而据测算,1996年标王额在6000万元以上,也就是说,如果秦池最终中标,那么1996年秦池必须保证当年产、销量要达到2万吨,销售收入必须突破3.6亿元,否则,等待秦池的将是巨额亏损。在这种重要决策关头,王卓胜和秦池人没有退缩,毅然走上了这条惊险的阳光大道。
1995年11月18日,秦池以 6666万元的最高价击败众多对手,勇夺CCTV标王。
由以上分析,96年CCTV标王给秦池带来的是一系列竞争上的优势:品牌优势、形象优势、市场网络优势、价格优势、利润率优势。1996年秦池不需再像以前那样需要自己去争取,而是别人找上门来,秦池没有什么理由不走向成功。这一年秦池销售额比1995年增长500%以上,利税增长600%。秦池完成了从一个地方酒厂到一个全国知名企业的大转变。
1996年,秦池集团以3.2亿元的天价卫冕标王。与首夺标王的反应截然不同的是舆论界对秦池更多的是质疑,要消化掉3.2亿元的广告成本,秦池必须在1997年完成15亿元的销售额,产、销量必须在6.5万吨以上。秦池准备如何消化巨额广告成本?秦池到底有多大的生产能力?广告费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消费先知先觉者和理论界都充满了疑问。
在新闻媒体的一片批评声中,消费者迅速表示出对秦池的不信任。秦池的市场形势开始全面恶化。1997年,尽管秦池的广告仍旧铺天盖地,但销售收入比上年锐减了3亿元,实现利税下降了6000万元。
1998年1月~4月,秦池酒厂的销售额比 1997年同期下降了5,000万元。1996年底和1997年初加大马力生产的白酒积压了200车皮,1997年全年只卖出一半,全厂的多条生产线只开了4、5条,全年亏损已成定局,曾经辉煌一时的秦池模式成为转瞬即逝的泡沫。
© 所有图片版权均属于其版权持有方
All images Copyright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本文地址: http://www.ad518.com/article/2023/09/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