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陶元庆
《故乡》,许钦文著,陶元庆设计,北新书局出版,1926,32开这幅被称为《大红袍》的画是陶元庆从北京的戏园子里出来后一夜画成的。胜在色彩浓烈,对比鲜明,能一下子吸引观者,但人物形象拘泥于细节。
《坟》,鲁迅著,陶元庆设计,未名社出版,1927,32开这种充满死亡气息的封面谁敢买呢?只有在鲁迅的时代,才会出现这样勇敢的读者和设计者!什么是萧索?什么是绝望?什么是沉默的力量?这个封面杰作包含
《唐宋传奇集》,鲁迅校录,陶元庆设计,北新书局出版,1927,32开钱君匋说这张封面“很有六朝石刻的风尚”(《陶元庆论》,见《钱君匋散文》,第108页)。陶元庆曾和他一起到
《一坛酒》,许钦文著,陶元庆设计,北新书局出版,1930,32开,毛边本几条线,几个点,书面如有清风吹过,把“一坛酒”的芳香迎面送来。设计简单,但气韵悠悠。
《彷徨》,鲁迅著,陶元庆设计,北新书局出版,1926,32开史家多把《彷徨》和《故乡》的设计列为陶元庆的经典,甚至作为中国早期文学书刊设计的代表,我认为他的《苦闷的象征》、《坟》似乎更能胜任这些称
<p><img id="baigo_21871" class="img-responsive" src="/bg_attach/2016/02/21871.jpg" alt="" /></p>
历史上总有很多让人扼腕叹息的英年早逝的才子,陶元庆便是一位,这位中国现代艺术史上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逝世时年仅36岁。他与丰子恺、钱君匋被并称为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三大家。曾为鲁迅、许钦文等人作品集设计封面,在艺术教育方面极有建树。他是中国装帧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p>陶元庆(1892-1929)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三十七岁,但在现行的书刊设计史论中却拥有崇高的地位。在《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文章中,鲁迅写道:“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而又不是‘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这“新的形和新的色”,说的正是陶元庆艺术的现代性。</p>
鲁迅是“五四”以后第一位在自己的作品中讲究装帧的实践者。他一生设计的书刊封面中,有自己亲自题写封面书名、有请别人题写或画封面画,自己再安排大小、位置和颜色设计,也有些翻译书籍采用已有插图来设计封面。他的装帧设计兼具朴素的装饰美和形式美感,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时代感和民族性的融合。